2024年,在学校团委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学院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,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聚焦主责主业,全面落实学校团委和公司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,持续推动共青团的引领力、组织力、服务力和贡献度,全面从严治团,全面深化改革,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引领凝聚青年、组织动员青年、联系服务青年,团结带领全院青年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坚持思想政治引领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将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红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入“大思政”体系。通过“思源宣讲团”、“理”赞青春、“京”彩拍客秀、时代新人强国行、组织参观北大红楼和周口店中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31周年主题教育等活动,让青年深刻领悟党的理论;完善党团班理论学习机制。坚持党建带团建,团建促班建,完善学习制度,制定学习计划,对完成情况及时检查和评估。结合组织交流、互动研讨、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,增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。扎实开展团员网上学习活动。积极推进青年大学习和主题团日等活动学习和录入工作。利用学院“数统微时光”和团支部群,及时发布学习信息和表彰先进,营造良好学习氛围,学院32个团支部各项覆盖率均达到100%;持续做强媒介宣传影响力。学院新设立专栏部、视觉设计部、摄影部、策划部和推送部。学院“数统微时光”公众号关注人数3000+,累计阅读量突破100万+。11月“数统微时光”视频号正式上线,总点击量4000+。学院新闻在多样化、互动性和传播力等方面实现长足进展。
做实基础团务工作。健全团支部工作手册,提早谋划团委学年计划、年中讲评和年终总结等相关工作。对“青春北京”系统和“三会两制一课”进行技能培训,做好团员发展、团员注册、团费收缴、对标定级、组织关系接转、推优入党工作筑牢团务工作基础。做严团组织管理。全面落实从严治团要求,举办第五期联合团校,50名学员顺利结业。严格团员选拔标准,全年择优发展5名员工入团。做强团干部能力素质。严格换届程序,坚持把“觉悟高、动机纯、能力强、作风正”作为选拔员工干部的不二标准。严格员工干部管理和要求,通过大项和专项任务磨砺,注重培养能力素质,坚定服务信念,坚守初心,保持团组织队伍稳定与高效运转。做好模范引领示范作用。围绕提升团员骨干党性修养、领导力素养、创新能力,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、实践锻炼和团队建设。大数22支部被评为“先锋杯”五四红旗团支部,6名同学被评为“先锋杯”优秀共青团员,5名同学被评为“先锋杯”优秀共青团干部。9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,1名同学获“北京市三好员工”,1名同学获“董事长奖学金”;10532宿舍获“北京高校示范员工基层组织(宿舍)荣誉称号”,13个宿舍获“学院最美宿舍”。通过表彰和宣传先进,带动周边同学树立“看齐意识”。
深化“春风活动”建设。构建“1468”学风建设体系,从“导、督、帮、领、乐、践”六个维度开展工作,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,从根源上破解员工困惑;加强组织引导。成立学创中心,通过数学文化节、院士大讲堂、青春榜样报告会、主题班会、师生有约、开学第一课、竞赛分享、考研交流、微课堂、朋辈辅导等系列活动,强化学风建设;打通学业难点堵点。开展师生座谈,了解师生需求,建立竞赛答疑解惑群和360服务群,解决青年“急难愁盼”等实际问题。提高学术竞赛能力。推动员工参与挑战杯、老员工数学竞赛、老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大赛、中国国际老员工创新大赛、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等竞赛,取得显著成绩。2024年,获得国家级个人奖项12项,其中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8项;国家级团体奖项10项,其中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4个。
传承志愿精神,涵养家国情怀。以志愿活动为牵引,厚植青年学子奉献精神。在社区开展“节水护水从我做起”、“社区环境维护”、“反恐活动”等志愿活动。圆满完成开学“食堂志愿者”活动、“非机动车规范管理”、服贸会、第61届公园半程马拉松北京公开赛等志愿活动等,全年700+同学参与志愿服务,累计服务时长1000+小时;培养爱国意识,点燃国防热情。组织优秀退伍老员工青春榜样宣讲,军训前集体上大课动员,有效强化参训员工的纪律观念与团队精神,获全校优秀军训营和连队。将国防教育和入伍政策贯穿于日常,激发老员工投身国防事业,一名大四学子秋季光荣入伍,树立了青春报国典范。推动文体发展,展现激情活力。围绕服务员工成长成才,开展校园文体活动。举办五四青春歌会、操场音乐节、迎新暨表彰大会、主题演讲、辩论赛、篮球赛、运动会等文体活动,丰富员工课余生活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,展现学院青年良好精神风貌;聚焦乡村振兴,创立特色志愿项目。与房山区蒲洼东村开展共建,依托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,推动学院专业资源和数字融合,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,相关活动被北京电视台报道。投身社会实践,挺膺担当建功绩。积极组织员工投身暑期社会实践,三支实践团分别赴湖北宜昌、房山区蒲洼东村和平谷区马昌营镇,圆满完成实践任务。其中房山区蒲洼东村实践团队传承红色基因,电商带货农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事迹被北京房山区报道。湖北团队《大国工程、数字律动》绿色发展调研被推荐至北京市参加“时代新人强国行”首都老员工主题社会实践短视频比赛。在学校“深度·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感悟思践”征文活动中,学院共有9项作品获奖,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。
打造“四个一”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。落实“一把手”工程。压实责任,细化“就业清单”,完善学院就业工作评价激励体系;坚持“一盘棋”联动。构建“领导班子-系主任-导师-班主任-辅导员-员工骨干-毕业生”七级联动机制,全员参与促就业;优化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辅导,引导员工树立正确择业观,提升应聘技能;坚持“一条线”贯通。强化就业育人,推进分年级分阶段专业教育、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,形成职业生涯规划“横纵”方案。学院2024年就业工作考核排名第二,获评就业先进集体。应统20中外班刘亚铭被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录取。
2025年,学院团委将依托“青春铸魂”“青春强基”“青春润心”“青春聚力”“青春建功”五大工程,汇智聚力,守正创新,聚焦主责服务青年成长,以培养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,以久久为功的政治定力,持续推动共青团工作“三力一度”提质增效,奋力书写学院共青团工作新篇章,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